中国七夕节送什么礼物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缘于一段“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你是否在寻找“中国七夕节送什么礼物”?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七夕节送什么礼物
七夕情人节送香囊
推荐理由:“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中国有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达爱慕之情,有永不分离的寓意。自己动手做一个送给心爱已久的他(她),香囊中再塞上一张字条,相信惊喜和感动会让你们感情升温不少喔。
七夕情人节送罗帕
推荐理由:古代的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无尽的缠绵之意。罗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可以用手帕代替。试想,平时我们毫无感情的抽出卫生纸擦汗擦脸等,假如有心爱的人送给你手帕,那么每天掏出来的不是手帕,是幸福。
七夕情人节送同心结
推荐理由:“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同心结,听名字都有绵绵思恋和万千情愫蕴含其中。如果想与心爱的他(她)天长地久,那首选它吧,和心爱的人永结同心,是件多么甜蜜和浪漫的事情!
七夕情人节送同心锁
推荐理由:同心锁被寓为“永恒不变的承诺”。现在有很多景区都设有同心锁景点,恋人们可以把彼此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求爱情亘古不变。在这个浪漫的节日即将到来之际,赶紧为心爱的人定做一对属于你们同心锁吧,相信它会把你们的爱牢牢锁住。
七夕情人节送梳子
推荐理由:梳子在古代有私定终身,欲与之白头偕老的意思。在古代,不论男女每天都仔细梳理头发,现代,梳子多半变成女性用品。为你的她送上一把精致的木梳,试想它如同你的手轻轻拂过她的发梢,每天不经意中拨动她的心弦,是不可多求的情人节礼物喔。
七夕情人节送簪钗
推荐理由:古代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等待有朝一日相见再合在一起。此物可以算的上定情之物,适合分隔两地的情侣恋人互相赠送,以表对感情的坚贞和对另一半未来的承诺。
七夕节的民俗活动
一,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在山东济南一带,人们陈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已经结网,就称为得巧。
曹县、平原等地区有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也非常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凑集粮食蔬菜包饺子,把一个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针的心灵手巧,吃到红枣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带的姑娘还有一种活动叫“赛巧”,大家比赛看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输巧”,输的一方就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奖励给得巧者。
二,拜织女。
七夕节的夜晚,少女、少妇们“拜织女”。少女、少妇们把自己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人们在月光下摆上桌子,摆上供品,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礼拜,礼拜完毕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面吃着瓜子、花生,一面向着织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比如长得越来越漂亮、找个如意郎君、早生贵子、丈夫将来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时分才会散场。
三,吃巧果。
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一带,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烹炸后称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摆上巧果、水果等食品,亲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夜色,一边吃着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亲友都能够变得灵巧起来。
四,青苗会。
七夕节期间,传说乌鲁木齐部分地区,每年都要举办为期十天的“青苗会”。“青苗会”是是淳朴善良的农民举办的一种祈祷活动,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活动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蕴,到了七月七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庄的农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潮水般的涌向“青苗会”举办地,就跟过大年似的,各种小商小贩、各种节目表演,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五,七夕夜听悄悄话。
传说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会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静静地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如果哪位少女能够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那她将来就会赢得忠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六,送巧人:希望孩子心灵手巧。
在七夕节这一天,浙江台州地区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种织女形象的酥糖,然后在头上、脚上染上各种颜色,俗称“巧人”、“巧酥”,商贩出售时,就称“送巧人”。在这一天,长辈们都要给孩子们购买“巧人”,希望她们能够像织女一般心灵手巧。
七,拜魁星。
七夕节这天,女的拜织女,男的则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爷的生日。魁星爷就是魁斗星,民间认为魁星爷是主管文事的,考试都贵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就会在七夕节这天祭拜魁星爷,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有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叫“一举夺魁”,也是由此而来。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
年七月七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