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
六月六是汉族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族的六月六
洗晒节
热在三伏。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打个泡子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
晒秋节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洗象日
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回娘家节
六月六徐州的伏羊节场面宏大六,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一些地方,六月六,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娘家歇夏。“六月六,请姑姑”,人称“姑姑节”,看来与这个传说也有一定的联系。
天贶节
六月六明朝,夏天时皇史宬要晾晒皇家档案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ng,赐赠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的不少地方,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看来,这炒面与这“糕屑”应该是一个意思。
天贶节的由来
农历六月六“天贶节”(姑姑节),此节日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天贶节的习俗与活动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天贶节习俗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汉族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书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汉族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求平安
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汉族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在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农历六月六,又是汉族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汉族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汉族民间还认为农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
农历六月六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