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俗话说,腊八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为热闹的春节拉开了序幕,那么,你们知道,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腊八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源于古代的腊祭习俗,是“春祈秋报”这一类崇拜和祭祀自然活动在后世的遗存。包含着古代先民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对祖先灵魂的感恩与敬畏。佛教加入以后,其所提倡的乐善好施等富有仁爱精神的文化内涵也被吸纳到腊八节之中。另外,在民间社会,一系列的腊八节俗还表达了民众对多子多福的祈求、对家庭美满的渴望,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等。可以说,在千百年的发展中,腊八节的文化意义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一
话说当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难,当时正值寒天,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里扒出来了稻、黍、麦、黄豆等食物,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那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二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来五谷杂粮,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风波亭冤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四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有什么风俗
腊八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气氛,人们可能还记得这一天是腊八节,但许多关于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仍然不为人知,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热情越来越少,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节日的意义是不要忘记传统,并将文化代代相传。下边为大家介绍关于腊八节的饮食习俗。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腊八,青海的很多农村会举行祭祀和庆祝,大家都吃麦仁饭。青海的老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吃了麦仁饭,天天忙过年。”传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自然条件的特点,后来麦仁粥就演变成了青海的麦仁饭。现在,麦仁饭已成为青海的一道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