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每年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因此中元节也被人们称为是七月半,那么中元节要干什么?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元节习俗:祭祖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作江西节。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奠,以示追悼。
中元节习俗:烧纸
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烧纸钱是中元节特色习俗。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
中元节习俗:放小船
按照满族的习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习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中元节习俗:跳天灯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中元节习俗: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中元节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纸钱和金银纸条
在中元节祭祀中,纸钱是非常重要的祭品之一。人们相信在地界,亡灵依然需要货币来购买所需物品。因此,烧纸钱和金银纸条是一种供给亡灵金钱的方式,以保证他们在地界能够生活无忧。
食物和物品的烧炼
在中元节祭祀中,人们会烧炼一些食物和物品,以供亡灵食用。这些食物和物品包括鸡鸭鱼肉、面条、水果和香烟等。人们相信,烧炼这些物品后,可以通过烟雾将其传递到地界,使亡灵能够享用。
祈求亡灵平安与保佑
在中元节祭祀中,人们除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外,还会祈求亡灵在地界得到平安与保佑。这包括祈祷亡灵在地界过得幸福、祈愿其家族子孙兴旺、祈求家庭平安健康等。
中元节那天有什么忌讳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所以在中元节这天最好不要半夜晾衣服、
2、忌拍肩膀
中元节不能拍肩膀,人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人的头上和肩膀上,在中元节随便拍别人的头和肩膀,可能会把人家身上的火给拍灭了,这样是很不好的。
3、忌披头散发睡觉
中元节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4、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