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物候特征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开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寒节气的物候特征,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寒节气的物候特征
雁北乡
大雁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古时候人们称大雁“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每年一到小寒,大雁为了躲避炎热而往北迁徙,基本到立春前后就都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所以。人们归纳为“雁北乡”作为小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鹊始巢
“鹊”,就是喜鹊,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留鸟。喜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每年冬天小寒前后,天气寒冷,多刮北风,但此时阳气已动,喜鹊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窝门朝向南面向阳一侧。所以,古时候人们将喜鹊这种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鹊始巢”,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雉始鸲
“雉”,俗称“山鸡’、“野鸡”等。"鸲”为鸣叫的意思。雄雉,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明显的白色环纹;雌雉,体型较小,尾毛也较短。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雉每年到小寒节气,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从而雄雌同鸣。所以,古时候人们将雉这种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雉鸲”,作为小寒三候的候应。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
1、注重食补
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温热食物,为身体补充营养和能量,体质虚弱的人还可以适当食用红肉这样的高脂食物。此外,紫菜和海带等海藻类食物,也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的供血功能。
2、适当药补
适当进行药补,可以防御冷气的侵袭。这一方面人参、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小寒养生,健脾化痰、滋阴润肺的食物必不可少,推荐龙眼、山药、莲子、芝麻、百合等。药补需因人而异,体质偏热的人本身就容易上火,在进补时就要适量,还应注意辛辣油腻的摄入。
3、起居保暖
冬季睡眠的保证,对维持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小寒时节更是如此,要做到避寒就应尽早入睡。夜间11点到凌晨1点之间,是一天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候,也是最适宜的入睡时间。
小寒节气的农事活动
一、蔬菜管理
1、小寒时节,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_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
2、当寒潮或强冷空气到来之时,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物,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阻档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遇到低温来临再加厚覆盖物作临时性覆盖。
3、大棚蔬菜以防灾害性天气为主。采取多层覆盖以保温,降温幅度大时可用医用维生素B1、B6。酰胺青霉素以药剂喷洒植株防冻,茄果类防“三落”,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二、果树管理
1、对果树要适时地进行保护,比如一遇到低温天气就马上进行包裹防冻措施;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造成枝干断裂。
2、水果种植户要对果树进行冬剪,无论什么果树都要依照调整枝叶的空间位置;调整营养生长与成花结果的比例;调节树体内部营养与水分的分配运输的原则进行冬剪。
三、经济作物管理
1、粮油作物,小麦(江北)特别是稻茬麦覆盖_杂肥以防冻害,油菜(江南)注意开沟排水,防积水,增施腊肥以有机肥为主。
2、高山茶园,尤其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遮盖篷面,以防止风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伤害。
小寒养生小知识
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时节,人们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以免惹来疾病。出门时,头部保暖非常重要。戴顶帽子可有效防止身体的热量从头部散失。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搓搓脚心,能在防寒保暖的同时解除疲劳、促进睡眠。
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小寒节气养生食物
1、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
2、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3、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