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好名网 > 万年历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大如年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 梓炫 二十四节气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大如年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冬至大如年的意义是什么

冬至大如年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汉代前未见冬至过节日风俗的文字记载。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至节盛于唐宋。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

冬至的起源是什么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养生的禁忌

禁忌1:暴饮暴食

冬至这一天过后,各种节日就会接踵而至,元旦、春节等等。众所周知,在中国过节无非就是家人或者是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然而事实上,冬至之后养生一定切忌暴饮暴食。冬至过后,虽然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慢慢的恢复,但却仍然无法帮助身体来消化过多的食物。

冬至以后,适量的进补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最好以温补类的食物为主,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等,在炖煮的时候,加上枸杞、萝卜、甘蔗等效果会更佳。

禁忌2: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不仅仅会增加自己的开支,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就会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身体的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禁忌3:忌慕名进补

很多人不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慕名进补,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鸡汤来说,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都是合适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非常的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

禁忌4:受寒

冬至以后,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冬至这个节气,人体本身的阳气很弱,身体的免疫力就其他季节而言相对是比较弱的,因此要注意自己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要注意头部、脚部、颈部和腹部的保暖,同时还应注意避冷水、避寒风、避生冷的饮食。

冬至这天要做什么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_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24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