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好名网 > 万年历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有什么民俗禁忌

时间: 梓炫 二十四节气

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有什么民俗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冬至有什么民俗禁忌

冬至有什么民俗禁忌

1、冬至忌结婚

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2、冬至忌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最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3、冬至忌晚上出门

冬至的晚上不宜出门,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冬至时,气温降低的比较快,早晚温差很大,所以冬至夜很冷;二是因为冬至是我国地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所以即使白天出门,天也很容易就暗下来,如果不做好准备会增加夜游的危险;三是因为冬至属于祭祀节日,所以有一些迷信的说法,比如冬至夜晚的阴气太重。比如冬至这天是盘古开天之时,所以万恶无首,天地遨游,所以夜晚出门对人不利。

冬至是进九的第一天吗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九,在数字里是最大的阳数,不断地数着一九、二九等,意味着冬日的阴气逐渐消减,阳气逐渐回升,累至九次便到头了。

从气象的角度说,大致每九天就会出现一股寒潮,而且往往发生在前一个九最后一两天;从心理方面谈,“九”与“久”谐音,意为冬天漫长,盼望春天早点降临。

为什么冬至吃汤圆

冬至,又称为冬节、亚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有着“冬至大过年”的说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民间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比如北方吃饺子和馄饨,南方则吃汤圆。为什么冬至要吃汤圆呢?

吃汤圆的习惯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一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汤圆做好后要先用来祀神祭祖,然后一家人才会围在一起吃汤圆,叫做“添岁”。

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天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那天天还没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代表太阳逐渐回来,也寓意团团圆圆,现代人更将其视为圆满的象征。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时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冬至还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之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的传说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1248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