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好名网 > 万年历 > 二十四节气 >

谷雨下雨有什么说法

时间: 梓炫 二十四节气

谷雨时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谷雨下雨有什么说法,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谷雨下雨有什么说法

谷雨下雨有什么说法

谷雨下雨,代表这一年的收成会很好,是一个丰收年。

谷雨节气,有两大特点,一个特点就是雨水增多,另一个就是谷雨节气是适合农民春耕春种的时间,因为土壤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修整之后再加上春雨的滋润就非常适合春耕春种。而且谷雨前后北方的小麦也开始返青了,也是大量需要雨水的时候,若是谷雨这几天可以下一场于不仅有利于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也有利于小麦后续的生长。

(1)谷雨有雨,缸中有米。如果谷雨时节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庄稼的收成就很不错,家家户户的缸里都能存下米。

(2)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如果谷雨时节不下雨的话,那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会极为干旱,庄户人家天天盼着下雨。

(3)谷雨有雨,雨水好;谷雨无雨,雨水少。如果谷雨时节有雨的话,那么之后雨水就比较充沛;如果谷雨时节没有雨的话,那么之后雨水就比较稀缺。

谷雨节气农事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但是华南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华南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谷雨时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

谷雨节气的特点

1、降水明显增加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有“春雨贵如油”的美誉。古人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谷雨”一般预示着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节气前后,降雨概率较大。

2、气温回升加快

谷雨节气天气转温,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南方地区,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谷雨的史料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谷雨祭海习俗

“谷雨时节,百鱼上岸。”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捕鱼为生的渔民,历来认为,谷雨时节,百鱼上岸,是出海捕捞的吉日。为了祈求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产一帆风顺、鱼虾满舱,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节,向众神(龙王、海神娘娘)献祭,并举行各具特色的仪式。

打鱼用具渔船、网具等,在渔民眼中这些日常生产资料各有神灵,为了祈求这些神灵庇佑他们海上生涯一帆风顺、鱼虾满仓,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向众神献祭,进而形成了谷雨节祭海的仪式。

多少年来,当地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是大海养育了他们,他们对大海充满眷恋与感恩。虽然现在以打渔为生的越来越少,但更多的渔民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勤劳追求,他们“洗脚上岸”,开始从事海水养殖、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加工……祭海,对渔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欢庆。

125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