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有很多,一些著名的很多朋友都听过。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父母应该如何精选适合宝宝的民间故事,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学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一
相传在数百年以前,有一条来自江南某地的商船运送一批货物到北方去。船行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风浪,狂风卷着巨浪,向商船打来。因为风浪来得太突然,船员们根本找不到可以躲避风浪的港口,只能听天由命。狂风刮了好几天仍不见停息,商船像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一样,孤零零地在大海上漂浮着。渐渐地,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吃没了,人们饿得奄奄一息。船长看到这一切,心急如焚,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刘公岛博览园。一天夜里,船长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他穿上衣服,来到船舱外。此时海天之间一片漆黑,寒冷的海风从脸上刮过,像刀割一样。突然,船长隐约看到远处有火光。他立刻大声地喊道:“大家快看啊!前面有火光!我们有救了!”这一线的生机立刻激起了人们强大的求生欲望。大家顿时精神抖擞,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当船桨,齐心协力朝着那有火光的地方划去。渐渐地,那火光越来越近,一座岛屿显现在人们眼前。
船终于靠岸了,大家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跳出了船,看见海岸边上站着一位老人,这老人满头白发,面色红润,手中高举着一个火把。人们一见,立刻拜谢说:“老人家,多亏了你为我们引航,我们才能划到这来,是您救了我们,谢谢您啊!”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老人微笑着说:“不用客气,能救你们我也很高兴!你们一定是又饿又累了吧?如果不嫌弃,就到我家歇息吧!”大家连忙再次道谢。
老人带着船上的人,走了不多远,就来到了一所房子前。屋子虽然不是很宽敞,却十分古朴亲切,一位热情的老妇人招待大家落坐后就急忙去做饭了。老人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老伴,我们两个人在这座孤岛上生活很长时间了。”
老妇人从屋里抓了一把米,淘洗好后,就放到了锅里。大家见了,都很纳闷,心想:一船的人,这一把米怎么能够吃呢?不一会儿,饭好了,老妇人一掀锅盖,锅里竟然是满满的一锅白米饭。十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大家一碗接一碗地吃,可是锅里的米饭却始终不见少。大家不禁暗自称奇。
吃完饭后,大家向老人道谢,说:“你们二位老人的救命之恩,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请问老丈您贵姓,这又是什么地方?日后我们也好回来报答。”
夕阳下的刘公岛老人捋着胡须,笑着说:“报答就不必了,我们夫妻俩一生喜欢帮助别人,并不图什么回报。这个地方叫刘家岛,我姓刘,叫我刘公就行。”说完,老人又取了一袋食物送给了船上的人,并送他们回船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船上的人到岛上去取水,可是寻遍了全岛,却没有找到昨晚的那所房子和救他们的两位老人。岛上青山耸立,树木葱翠,一片鸟语花香,根本不像有人居住过的样子。大家又回想起昨晚那奇怪的米饭,突然醒悟,原来救他们的是两位神仙啊!
后来,这些人开船又经过这个岛屿,为了纪念两位老人的救命之恩,大家集资在这座小岛上修了一座庙,庙里供奉着刘公、刘母的泥塑像,人们把它叫做刘公庙。每有船只经过这个岛屿,船上的人们都会下船来,到刘公庙进行祭拜,以祈祷他们在海上平平安安。后来,刘公庙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就把这个岛叫做刘公岛了。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二
有一个孝顺媳妇,每天都要给公公暖被窝。人家都说她的闲话:“哼!把那个烧包头么,还不知是咋回事呢?”
一天,她敬神去了。这个敬神的地方很特别,只有一个龙头。敬神的人拿着一把香撂过去,看能不能插在龙头里。人都说:“只有心好才能插进去。”看见她也去,人家就说:“哼!那个烧包头,还烧龙头香!她一插就要掉到河里,叫大蟒大蛇吃掉。”
她拿着香撂过去,一下子就插在了龙头里。可是一回脚的时候,人掉到了坑里。道长说:“你们快回去,叫人来捞尸。”“叫几个人来呀?”“一个两个不行,起码十个八个,再带三匹白布来。”
有人就赶紧跑到她家去报信,带着人来捞尸了。道长说:“你们在路上不能看她,回去后放在堂屋里,还要烧香磕头才能打开看。”
几个人抬着就回去了,再过一个弯就要到了。
谁知一转弯,只见她迎着说:“你们回来了?”“嗳!我们去给你捞尸去了,你怎么在家里呢?”“我也不知道,我就迷迷糊糊觉得好像有人说,要我做好饭等着你们,一睁眼,已在家里了。”
进去一看,她把饭都做好了,摆在堂屋里,几个人就吃了。
吃罢,想起道长说的要烧香磕头。赶紧上香,上供,又是磕头又是作揖的。完了把那“尸体”打开一看哪,金晃晃的一块匾上写着:孝顺媳妇。p副标题e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三
有一嘎老,忠厚善良,长年修行培德。一天,庵堂香姥,告诉他:“某月某日,本地涨大水,你去修造一条船,然后叫你的崽每天都到石象坳去看,石象的眼睛出血,洪水就要暴发。寨子被淹没,你们一家人就躲进船里去。”嘎老一听,心里发慌,急忙问香姥:“隔现在还有多久?”
“不久了。”香姥回答说。
于是嘎老赶急修造了一条船,并叫他的崽每天一大早就去石像坳去观察石象和河水。
一天早上,两个屠夫路过石象坳,见个娃崽赶早在那儿坐着,其中一个屠夫就问:“娃崽,这么早你来这里等谁?”
小娃崽对两个屠夫说:“我不是等人,我来看这石象,我爹叫我每天都来,他说如果石象眼睛出血,这地方就要涨大水,要我一旦发现就立即告诉他。”
两个屠夫一听,觉得荒.唐可笑。次日凌晨,他们俩就用竹筒盛了一筒新鲜的猪血赶早经过石象坳,在那个娃崽未到之前用猪血点红了石象的眼睛,企图戏弄那个小娃崽。
待那个娃崽随后来到石象坳,石象的眼睛还在滴血。小娃崽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跑回家来报告他的父亲。
说来也怪,事后真的涨了大水,还淹没了他们的村庄。那嘎老一家人坐进船舱里,安然无事。
忽听上游有人喊救命,嘎老仔细一看,只见有个小孩伏着一块木板朝他们这边漂来,那求救声惨得可怜。嘎老急忙拔船过去,把小孩救了起来。这孩子姓曾,是个孤儿。
接着,有只猴子也哀叫着被水冲下来,嘎老和他的儿子也救了它,还救了一只来不及躲闪被巨浪冲落水面的喜鹊。
水退以后,嘎老劝姓曾的小孩回家,小孩伤心地对嘎老说,他父母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无依无靠,要求嘎老收留他。嘎老心善,收养了他,并叫自己的亲生儿子称他为大哥。
八九年后的一天,京都皇帝失落了玉印,派了许多官员到处寻找。
这时候,庵堂的香姥又告诉这善良的嘎老:“皇帝的玉印吊在井里。”
嘎老知情,就叫自己的孩子下吊井去找玉印,香姥讲的无假,玉印真的在吊井里。嘎老把玉印交给了一位下乡来寻找玉印的官员。
皇帝得到玉印后,转忧为喜,为了答谢这个善良的乡下人,皇帝就把嘎老的儿子接去当附马。
嘎老接到诏书以后,左思右想,不知让谁去为好。这时,他的亲生儿子老二就说:“我年纪还小,让哥哥去吧!”
姓曾的这孩子即老大则说:“爹,我好也是弟好,弟好也是我好,弟去也好,我去也行,不过为了不使弟弟劳累,我先去看一看,回来弟弟再去。”
听两个孩子这么说,嘎老就让收养的儿子老大去了。
谁知老大编了一套假话,到京城蒙骗君主,当上附马以后,忘恩背义,连信都不来一封。
老二想哥哥,跟父亲要了点盘钱赴京去看看究竟,没料到找到哥哥以后,哥哥当面不认他,并狠心地打了他几十大板,把他关进了牢房。
几个月过去了,不见老二回家,嘎老在家干着急。无奈,只好对猴子说:“老三,你能不能去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老二去这么久还没回来!”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次日就日夜兼程地跑去看老二去了。
到京城四五天,一直没找着老二,后来它爬上牢房的窗格上去瞅,看见老二蹲在里面,两眼正盯着它,不讲它也知道了三分。“莫非你是我救的那猴子吧?”老二问。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
“我被那没良心的关在这里,饭都不给我吃,他想让我活活饿死。”老二对猴子说。
猴子老三于是就去东街偷块油饼西街偷个发糕来给老二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总是脱不开身回到嘎老身边来。
嘎老忧心忡忡,不放心又对喜鹊说:“喜鹊,念我救你之情,你能不能帮我去看一看?”
喜鹊咔咔卡地叫了两声,就向远空飞驰而去。来到宫里,喜鹊累得不得了。恰巧牢房边有棵银杏树,它便在上面暂时栖身。忽见猴子在下面爬窗子,它也飞到窗前去瞅。
老二看见喜鹊,不禁试问:“你莫非是我救的那只喜鹊吧?”
喜鹊咔咔叫了两声,知道是自己的小主人落难在里头,便穿过窗格,落到小主人面前。
老二急忙撕下一块衣角,咬破食指将自己的遇难经过写了一份血书套在喜鹊的翅膀下,催喜鹊赶紧带回家里给他的父亲。
喜鹊日夜兼程回到家里,解下血书给了主人。嘎老看见血书后,知道那忘恩负义的养子关了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气得他差点昏了过去。这是一个大冤案,岂能任人遭遢!嘎老于是写了状子,直接控告到皇帝老爷那里。
皇帝老爷知道以后,公正执法,将姓曾的小子施以酷刑,即用铜桶让那小子抱住,而后烧火烙死。与此同时,老二被释放出来,替身当上了他原来就应该当的附马。
老二长得英俊美丽,公主见了更是喜欢。所谓“救人无义,救鸟有恩”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看了“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