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好名网 > 传统文化 > 民间故事 >

立夏吃蛋民间传说

时间: 梓炫 民间故事

立夏节气即将来临,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时令,从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立夏就是表示夏天正式的来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吃蛋民间传说,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立夏吃蛋民间传说

立夏吃蛋民间传说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南通民间传说,早先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每年的立夏节,才苏醒过来,带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

于是,孩子的母亲们哭哭啼啼,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娘娘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说:“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这样吧,我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谁记号,干万不得胡来。”

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但是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气呼呼地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们吃,立夏吃蛋的风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立夏节气的特点

1、气象变化特点: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告,并不是意味着“入夏”。气象学对于入夏有严格的标准,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2、物候现象特点: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3、农事活动特点: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养生食疗

1:山药枣豆糕

山药50克,扁豆3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扁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山楂麦芽饮山楂15克,生麦芽30克,太子参15克,竹叶10克。将山楂、麦芽、太子参、淡竹叶洗净,用水煮沸,浸泡15分钟即成,代茶饮,随意饮用,有益气清心、健脾消滞的功效。

2: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3:黄鳝饭

黄鳝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去骨,洗净后切成片,放碟内,以生姜汁、精盐、花生油拌匀。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减少一半后,放黄鳝于饭上,继续煮至饭熟即成。有补益肝肾、调中健胃的功效。

立夏饮食注意事项

1、忌过食生冷

夏天炎热,人们特别喜欢吃冷的食品,但往往忽视了冷饮凉食的卫生容易引起肠胃疾病。老人、小儿、应该特别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好适当。吃些易消化的冷食。夏天蔬菜生吃是很多人的佳食谱,但不能只图一时嘴馋而多吃,否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如腹胀、腹泻等)

酷暑当头,蔬菜生吃的确有很大的诱惑,烹调时可以用开水浸泡,然后冷吃(如芹菜、菠菜、白豆腐等)。在做凉菜时可以添加一些醋、生姜、食盐等作料,醋能解毒,能促进消化,生姜可祛寒,也能促进消化。做冷食,切忌用猪油,不宜用茶子油、菜子油,以麻油为佳。夏季的食品容易腐败变质,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剔去枯黄、有虫点的,特别要注意夏季的饮食卫生。

2、忌过饱

能暴饮暴食就是不能过饱,尤其晚餐更不应饱食。谚语说:“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老人、小孩消化力本来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如果吃八成饱,食欲就会继续增强。

3、忌“水果化”

盛夏大量的时令水果上市,加上天气炎热,食欲不振,很多人都喜欢多吃水果以补充营养。不少爱美的女士更是坚信“一天三顿水果,修身养颜两得”,或者干脆用水果来代替饮食。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盛夏尤其要注意饮食营养的补充。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

一、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许多的传说中都有记载,我们的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节气的时候,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可避免疰夏的哦,其实鸡蛋不仅有着辟邪的作用了,并且鸡蛋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多的哦,我们在立夏节气多吃一些鸡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从营养,更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功效哦。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煮鼎边做夏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藉以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三、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126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