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雨水渐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祭海神
谷雨时节,百鱼进入浅滩,而且海水开始回暖,这个时候正当是捕鱼的好时节,所以渔民们为了使得能够出海平安,也为了获得更多的收成,于是就会在谷雨这天举办祭海的活动。祭海主要是祈求海神的保佑,让出海的渔民能够出海平平安安,同时也能够捕获到大量的鱼。
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谷雨节气的传统风俗: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谷雨的含义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这些都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标志,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特征。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