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好名网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

祭祖节的来历是什么

时间: 婉玲 民俗文化

祭祖节也被称为“寒衣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祭祖节的来历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祭祖节的来历是什么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祭祖节的传说

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民间的祭祖节。旧时,每当这一天,民间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烧纸。说起祭祖节的来历,这里面有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蔡伦发明了纸,解决了写字困难。当纸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争着购买,很赚钱。这时,蔡伦的嫂子慧娘看造纸有利可图,就让丈夫蔡莫去蔡伦处学造纸。蔡莫学了三个月,办起造纸厂,他造的纸质量粗造,卖不出去,让蔡莫在棺材前烧他造的纸。蔡莫边烧边哭,悲哀不止,死去活来。这时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让我回来。”这一下,可把人们吓呆了,大家壮着胆子把棺材的盖子揭开。慧娘坐起来,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让我回来?”在场的人们一听,知道烧纸有这么大的好处,都掏钱向蔡莫买纸,不到两天,堆积满屋的草纸购买一空。慧娘还阳的那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来人们都在十月初一祭祖,上坟烧纸,以示对先辈的怀念。

祭祖节的习俗:北方地区

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十月初一当天,族长带领家族中的男姓,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一般是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茔前祭拜,叫“上大坟”。现已改为一家一户携带少量供品(一般是饺子)“上小坟”了。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实际上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逝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祭祖节的习俗:晋南地区

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晋北地区是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要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逝者娱乐。

祭祖节的习俗:洛阳地区

“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


1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