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属狗的名人
属狗人有敏锐的观察力,注重道义人情。遇突发事件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欢迎读者朋友阅读。
属狗的思想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祖上原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政治变乱,举家迁到了鲁国,寄人篱下,家道中落,到了孔子这一代更加没落。孔子年青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一类的小官,中年时为避内乱逃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没过多久,他又辗转回到鲁国,开始整理古籍和聚徒学,创立儒家学派,中途一度官至主管司法的大司寇,参与国政数月,但他仕途总不如意,很快就退出官场,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整理和传授古籍的文化教育事业,编订了《诗》、《书》、《春秋》等重要文献,他生前的很多精辟言论在他死后由他的弟子门徒编辑《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生长的春秋时期,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剧烈变动时期,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社会物序状态,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表示一旦自己掌权,将会朝这信方向努力;他把当时礼坏乐崩,诸侯争霸的现象看成是"天下无道"的象征加以抨击,要求克已复礼,这和当时社会发展大势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表明孔子的思想落后,倒退,因为他念念不忘的"周礼",并不完全是旧时代的东西,其中夹杂了许多他设想的新成份,如举贤荐能、仁者爱人、三纲五常等思想,都是在奴隶社会的占躯壳下发育起来的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道德准则。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还是在教育方面,他广招门徒,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而且个人献身教育数十年,相传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门徒,他们出身于不同的诸侯国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广泛地传播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天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几乎成了教育者世代勉励自己和他人的格言,所以他当之无愧地被历代的人尊奉为"至圣先师",他创立的儒家思想,经过后世学者的发展,也成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至今仍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
黄宗羲(1610年--1695年)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陷害,他爱遗命问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讼冤,以铁锥毙死仇人,领导"复社"成员坚持了反宦官权贵的斗争,几遭残杀。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学问涉及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无不研究,史学上的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气在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对"测度想象,求见本体,只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主要著作有《宋元学案》。
属狗的帝王
李渊(566年--635年)
李渊公元566年出生于北周一个贵族之家,李的祖父李虎曾帮助鲜卑人宇泰在关中建立北周政权,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年轻时因祖荫袭封唐国公,并担任过州刺史、郡太守和中央卫尉少卿的官衔,后来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领袖人物。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李渊审时度势,看到武已经镇压不了农民的反抗,隋朝灭亡已成定局,于是他率众从太原起兵反隋,他联络瓦冈军李密和其它几支重多的隋义军,很快扩充了自己的势力,617年11月攻占隋都长安,控制了渭水流域,并以反隋首功的面目出现,使很多义军望风归附,他打下长安后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立隋炀帝13岁的儿子杨侑做傀儡尊炀帝为太上皇,一举数得,既巧妙地避开了与尚有相当实力的隋军主力下面作战,又可以用这种暖昧的身份招纳隋和义军两方面的力量,壮大自己的队伍,这样,到618年炀帝死后,李渊不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声望和军事势态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毫无顾忌地废掉杨侑,自己称帝,建立了唐王朝,李渊就成了唐高祖。
宋徽宗(1082--1135年)
姓赵,名佶,北宋皇帝,神宗子,哲宗时封瑞王,1100年--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贪污横暴,滥增捐税,他穷奢极欲,建华阳宫等宫殿,规定用"王者之制"祭孔,定孔庙大殿之名为"大成殿";又尊信道教大建吕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搜括江南的奇花怪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岳",于是阶级矛盾激化,河北、山东、江南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底,在"金"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时,传位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他同钦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后死于五国震。在位时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工书画,正书称"瘦金书",绘画长天花鸟。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属狗的文学家
汤显祖(1550--1616年)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所居名"玉苟堂",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历万历十一年(1593年)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上书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议名胜官,未再出任。曾与泰州学派罗汝芳读书,后又爱受李贽的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更滋长了消极出世的佛道思想,在戏曲方面,反对训古和拘泥于格律,主要作品有《紫萧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苟堂四梦》在他的优秀作品里,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现象都表示了不满和抨击。在《南柯记》、《邯郸记》等作品中,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都有此表现。
冯梦龙(1574--1646年)
冯梦龙,字犹尤,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斋主人等,是明朝文学家、戏曲家。曾任寿守知县。清兵渡江时,参加过抗清活动,后死于故乡。其思想略受市民意识的影响,但基本方面仍属于地主阶级的范畴。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所编选的作品中,有少数能对乱散的某些方面持轻视态度。著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此外还编有时调集《桂技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所奏》,笔记《古今谈》等,并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宝本传奇》。
郑振铎(1898--1958年)
郑振铎,现代作家,著名学者,笔名西谛,郭源新等,浙江永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作为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和瞿秋白笔创办《新社会》杂志。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之一,并曾主编会刊《文学旬刊》和《小说月报》,他同"学衡派"、"鸳鸯蝴蝶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五四"运动后,和茅盾等到创办《公理日报》,和胡愈之等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配合参加当时的政治斗争。1927年至1929年旅居巴黎,回国后,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931年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暨南大学任教,曾主编《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时期,和胡愈之,周建人,许广平等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和《联共(布)党史》、《列宁文逊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创办《民主周刊》,建国后,为第一、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曾任另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10月,率我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逝世。主要著作有《取火者逮捕》、《历史小说集》、《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图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议集》、《俄国文学史略》等,并有文学翻译多种,1959年出版了《郑振铎文集》。